久草2/欧美另类z0zx974/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中文字幕/japanxxxxfree韩国

綠色投資漸入佳境

    40萬億商機誘惑

 

    87日,一家日本企業向溫家寶總理捐贈了一臺流動應急水凈化裝置,并贈日本民諺,“能治水者,定能治理好國家”。此舉代表了跨國公司對于中國未來商機的一種判斷。

 

    中國政府下大決心治理非常嚴重的水、空氣和土壤污染,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實現新型工業化,就必須投入大量資金采用節能環保和清潔生產技術。麥肯錫研究今年2月報告稱,中國構建“綠色經濟”從現在到2030年需40萬億人民幣,年均需1.5-2萬億元的資金投入,才能有效部署必要的綠色技術。

 

    對如此浩大的一場投資盛宴,跨國公司自然不會缺席。早在20065月,通用電氣公司在北京啟動“綠色創想”計劃,并與國家發改委簽署了一份環保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,加強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。2008年,通用電氣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投入1500萬美元用于研發,包括清潔能源、水處理和海水淡化技術、風能以及高效內燃機車等。

 

    2008年底,IBM提出“智慧的地球”的概念,核心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業之中,極大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,從而應對經濟危機、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。20098月,IBM進一步提出“智慧地球贏在中國”,謀求在中國六大經濟領域(電力、醫療、城市統轄和管理、交通運輸、供應鏈和銀行業)轉型中獲得商機。

 

    西門子、富士通、飛利浦等著名跨國公司,也紛紛在中國推出了綠色發展戰略。

 

    人才、資本、技術等要素,已經出現了向清潔技術領域的流動趨勢。著名職業經理人葉鶯,4月底從柯達公司離職,5月加盟納爾科——一家全球領先的水處理和工藝過程處理公司。葉鶯稱將致力于為中國提供綠色解決方案。

 

    風險投資推力

 

    去年9月,伯克希爾·哈撒維公司董事長沃倫·巴菲特向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商比亞迪公司投資18億港元,到20097月底賬面盈利已超過75億港元。這筆成功投資,凸顯了投資于中國清潔技術和節能環保領域豐厚回報的前景。

 

    硅谷風險投資公司(KPCB)合伙人約翰·杜爾是硅谷最著名的風險投資先驅,他認為,21世紀最佳的投資機會是在環保型技術領域。

 

    中國則是全球風險投資矚目的焦點。2008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風能市場和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制造國。20093月英國《星期日泰晤士報》發布綠色富豪榜,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綠色巨人中,中國內地占17席,其中11人從事太陽能行業。在每一位“綠色”富豪背后,幾乎都有國際背景的風險投資支持。清科研究中心《2008年中國清潔技術行業投資研究報告》指出,20062008年,中國清潔技術市場的VC/PE年投資額從4.67億美元增至13.00億美元,年均增長率為67.0%。

 

    其次,中國政府2006年開始提倡節能減排,經過兩年多的沉淀,節能減排理念獲得社會廣泛認同,而且在一些產業、區域的實施層面上看到了具體成效,這種情況使得風險投資商更加青睞清潔技術領域。

 

    第三,節能環保技術最終將落實到民生層面。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,一旦政府推動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節能環保產品,比如LED節能燈,巨大的市場潛力將被喚醒。

  

    打造綠色經濟引擎

 

    中國清潔生產和節能環保的長足發展,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政策引導。

 

    “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為中國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,中國必須抓住這次機會,在發展和減排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。”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說,“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這點,并且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實踐低碳經濟的先鋒國家之一”。

 

    盡管低碳經濟概念在2006年才被引入中國,但在短短3年里,它正迅速從高端概念演變成全社會的行動,在新能源汽車、工業節能、低碳建筑、太陽能、風能、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領域都大有作為。

 

    從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來看,大規模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和與此相關的創新與產業發展,不再是可有可無的,而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。

 

    而富有創新意識的地方政府,很早就努力為經濟增長安裝上一個綠色引擎。

 

    在2007年底的上海產業結構調整中,耗能污染大戶上海鐵合金廠停產,在原址上建設我國第一家以節能環保為主題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——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區。20095月,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成為上海19個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之一。

 

    杭州能源與環境產業園的目標是打造節能環保特色園區,希望未來兩三年成為世界領先、國內一流的“中歐節能環保示范園區”。

 

    天津市雄心勃勃,渴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的領軍者。20089月,天津產權交易中心、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和中石油集團3方出資,成立了天津排放權交易所。20096月,天津市政府與美國《商業周刊》聯合舉辦了首屆“全球綠色經濟峰會”,會后發出“天津宣言”:呼吁各國政府積極推行“綠色新政”,建立綠色市場,發展綠色貿易,大力推進綠色產業發展。

 

    目前,中國政府已經在深入探討用“綠色GDP”的核算體系來衡量經濟發展,在繼續推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,把保護環境作為評價經濟活動得失的重要因素,從而追求經濟、社會、人文、環境的和諧。

 

    從發展態勢看,中國很有希望成為全球清潔技術領域的領導者。在很短時間里,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行業就達到了全球領先地位。

 

    類似的故事將在光伏產業繼續上演。20093月,中國政府出臺了促進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的“太陽能屋頂計劃”:財政補貼相當于初始投資成本的60%(光伏系統售價34/瓦,補貼是20/瓦),大大超過了美國政府30%的補貼額度。